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卫(右)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周二有约 “益生菌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这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并已成为各国开发与利用的新热点。”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54岁的陈卫,是我国最早一批益生菌研究者之一。至今,他和团队在益生菌科研领域已申请专利100多项,其中授权50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 “我国在益生菌开发与利用上,起步较晚。过去,微生物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发酵菌种的诱变和代谢物产量的提高方面,较少关注菌种的生理功能。”陈卫说。 让我国益生菌开发利用赶超发达国家,加速开发中国人自己的益生菌,更好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享受型消费的需求,这是陈卫20多年来的梦想。 上世纪末期,由于环境的面源污染导致重金属暴露的风险增高,“镉米”污染等事件时有发生。陈卫想到,能否用益生菌作为膳食干预的方法,来减除重金属暴露对人体的危害?为此,他带领团队从特异性吸附和耐受重金属菌株的筛选开始,用了5年多时间,选育出了具有体内生物减除铅毒性的植物乳杆菌CCFM8661,获得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随后,陈卫团队又陆续成功选育出具有生物减除镉毒性的植物乳杆菌CCFM8610,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 近年来,肠道健康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热潮也推动了益生菌研究的发展。陈卫团队长期关注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研究肠道微生物与饮食、地域、生活方式等关系,阐明了肠道菌群与特殊疾病关联,并基于此开发针对性的膳食调节策略。 陈卫告诉记者,目前其团队已与一大批乳品、功能食品、药品企业合作,创建了多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了益生菌的产业化进程。 在陈卫看来,我国益生菌产品市值在上千亿元,益生菌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促进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对接。为此,陈卫团队正通过协同创新,致力于系列产品开发,行业技术创新,着力提升我国益生菌的科研开发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水平。 |